這樣的媽媽,很懂孩子!
當孩子“不聽話”的時候,
你真的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嗎?
這樣說:還有10分鐘就到睡覺時間了,先洗漱還是先講個故事?
不這樣說:還不回你的房間去,這么晚了,別玩了,趕快!我都說了幾遍了!
孩子的心聲:
爸爸媽媽,我不困就不想睡覺。也許我想看電視,也許想做有趣的事兒,我還不知道時間是怎么回事呢?
只要你們規定睡覺時間,讓我遵守它,也就把我身體的生物鐘定好了,我會逐漸養成按時睡覺的習慣。
當你對我“這樣說”,我會選擇我喜歡的做,然后順理成章地睡覺去了。
不過,我有病的時候可能還是例外??!
這樣說:好的,你可以說“不”,但是,我需要聽聽你說“不”的原因,我才能理解你??梢园?,說出來吧。
不這樣說:小孩子懂什么,你怎么這么犟啊,我是對你好。
孩子的心聲:
爸爸媽媽,當我說“不”時,我在嘗試我的獨立性,想證明我在長大
也許,我就是不能接受你的教導,也許,當你對我“這樣說”
我在學習不懼怕別人,勇敢地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。
這樣說:沒關系,這次有了經驗,以后就不會弄壞了。每個人都會出錯,我也會,不如試試把它修好吧。
不這樣說:你看你這孩子,把這么貴的東西搞壞了,我下次還能給你買嗎?
孩子的心聲:
爸爸媽媽,當我把東西弄壞的時候,我很緊張也很害怕。當你對我“這樣說”,我會感到你們真理解我,我以后也會注意的。
這樣說:想一想,你先玩5分鐘,再給他玩10分鐘,還是先給他玩5分鐘,你再玩10分鐘,還是給他另外一個玩具玩?
不這樣說:你要學會分享啊??旖o他玩一會兒。
孩子的心聲:
爸爸媽媽,我特別喜歡我的玩具,真不想讓別人玩兒。我怕他弄壞了。當你對我“這樣說”,我可能會讓他玩兒,也許給他玩另一個。
這樣說:如果你不哭的話,我們一起看看怎么辦。安靜下來,你想對我說什么?……
不這樣說:哭哭哭,你就知道哭,哭有用嗎?我怎么有你這樣的孩子。
孩子的心聲:
爸爸媽媽,哭可是我的一個有用的武器呀。以前我使用時就成功過,我要到了我想要的東西。
所以,我就用哭來試試你們的反應;也許,哭是我本能地表達自己的方式,我還沒有學會到底應該怎么向大人說話呢。
當你對我“這樣說”,你在耐心教導我一個新的方法。
錯誤做法:訓孩子:“你怎么這么笨?連個杯子都拿不住?!备猩跽唔樖纸o孩子一巴掌。
結果:大人和孩子都很生氣,事情一團糟,孩子學會通過發脾氣、打人解決問題。
正確做法:安慰孩子:“孩子,沒事,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,下次注意啊。你把桌子擦干凈好嗎?”
結果:孩子得到的諒解,馬上向大人道歉,并高興的把桌子擦干凈。孩子學會寬容。
錯誤做法:訓孩子:“你氣死我了,怎么又沒寫完,我一會兒不看著都不行,快點寫!我看著你?!?/p>
結果:孩子并不著急,依然慢慢悠悠,心里想:“寫不完有我媽呢?!?/p>
正確做法:嚴肅地、平靜地對孩子說:“孩子,寫作業是你的事,你要對自己的事負責,沒寫完不準寫了,該睡覺了,明天自己去學校跟老師解釋吧?!?/p>
結果: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,很后悔,心里想:“這下完了,怎么跟老師說呀,看來明天寫作業得快點了,不然還得挨批?!?/p>
錯誤做法:當眾訓孩子:“你這孩子怎么這么沒禮貌?連問好都不會,我平時是咋教你的,沒出息?!?/p>
結果: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很大損傷,覺得無地自容,自卑感油然而生。
正確做法:給孩子臺階下:“我孩子有點不好意思,慢慢就好了,他平時也挺有禮貌的?!迸e個有禮貌的例子。
結果:孩子知道錯了,心想:“這次沒做好,下次一定做好,不能讓父母失望啊?!?/p>
錯誤做法:家長:“把襪子脫下來,我給你洗?!?/p>
結果:孩子心安理得地接受了,心里認為父母就是為自己服務的,正常,反正他們也不累。
正確做法:和孩子商量:“孩子,你把自己的襪子洗了,好嗎?媽媽今天很累啊,能不能把媽媽的襪子也洗了???謝謝孩子啊?!?/p>
結果:孩子受到尊重,洗襪子去了,心里想:“我以后要多關心一下爸爸媽媽啊,我也是家里的一員啊,他們越來越老了?!?/p>
錯誤做法:不高興:“別瞎問了,把學習搞好就行了,每天不知道想點啥?!?/p>
結果:孩子心里想:“哎,沒勁,總說學習學習,煩死了,不問就不問?!睆拇?,遇到難題一概略過,不求甚解。
正確做法:高興:“孩子,你能問這么難的問題,證明你動腦筋了,不錯??墒俏也粫?,咱們一起研究研究吧,好嗎?”
結果:孩子心里很高興,以后遇到問題一定鍥而不舍,非研究明白不可。
錯誤做法:發火:“你怎么還不起?要遲到了!”順手打兩巴掌,手忙腳亂地給孩子找衣服穿衣服。
結果:下次依舊。
正確做法:平靜地說:“孩子,我就叫你一次,如果你不起,就會遲到,會挨批,這是你自己的事,你自己處理好?!焙⒆記]及時起床,沒吃早飯,還遲到了。
結果:下次一叫就起床。
錯誤做法:怒氣沖天地把電視關掉,吼叫著叫孩子去寫作業或睡覺。
結果:孩子滿肚子不高興地去了,心里恨你,說你是暴君。
正確做法:平靜對孩子說:“孩子你該寫作業了,如果寫不完會挨批。你還想看多久?”孩子:“我再看10分鐘行嗎?”家長:“行,說話算數,到時間就關電視?!彪p方各退一步。
結果:時間到了,孩子主動關電視,去睡覺或寫作業。
錯誤做法:強詞奪理或視而不見。
結果:孩子心里想:“憑啥你犯錯誤就不承認呢?嗯,當大人好,有錯也不挨批?!?/p>
正確做法:承認自己的錯誤,向孩子道歉。
結果:孩子以后做錯事了,主動道歉,覺得理所應當。
錯誤做法:一回家就把氣撒在孩子身上,對孩子又打又罵。
結果:孩子沒任何自信,要么學會暴力,要么膽小,一句話不敢說,學會撒謊,不敢和父母說真話,怕挨打。
正確做法:先把孩子的優點講講,然后分析不足的原因,鼓勵孩子,相信孩子下次一定會有進步。
結果:孩子變得更加自信,對學習感興趣,樂于問老師問題,成績會有所提高,人際關系得到改善。